首页>>法治资讯>>法治资讯
法治资讯

法治资讯

电信诈骗6年卷走杭州人3200万媒体揭暗黑进化史

从2008年出现首批低级“电话欠费”骗局,到2014年纯熟运用心理战、黑客手段

从2008年前零星发案,到今年前4个月就卷走杭州人3200万,其中4月份发生5起百万级案件

  电信诈骗6年“暗黑进化史”

  今年以来,从预警到案件,再从案件到预警,早报已经先后刊登过多起电信诈骗类案件。

  可是,昨天,杭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通报的最新数据,依然让今日早报记者触目惊心:今年刚刚过去的4个月,杭州警方共受理电信诈骗案件1095起,日均9起,同比去年的1237起,发案数下降了11.48%。但是,涉案损失总金额3226.3万元,同比去年2261.3万元上升了42.67%。

  同时,警方打掉电信诈骗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破获电信诈骗案件67起,追回赃款(冻结)546.8万元。警方和银行联手成功防范阻击电信诈骗268起,止损总金额1069万元。

  面对癫狂了的骗子,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今天,本报对电信诈骗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家能擦亮眼睛。

  【骗术“三板斧”】

  1、心理战

  根据我们近年的报道和网络搜索,大概从2013年开始,骗子们觉得光是通过电话或者发法院传票的方式已经无法成功打开受害人的钱包了。于是,他们思考出了新的心理战术,其中之一就是伪造“通缉令”。相对于法院传票,一张真名实姓,甚至还印着受害人一寸照片的“通缉令”,对人们的心理更具有杀伤性。这一手让骗子们一下占据了主动,但其实受害人并没有意识到,大部分信息都是自己在无意中向对方透露的。

  而最近几起案件中,刑侦民警们还发现了骗子的另一种心理战术。不少受害人在事后向警方回忆,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对方除了长期要求和自己保持通话不让亲友有机会干扰外,往往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

  通常,骗子都会告诉受害人,其涉及的案件属于保密性质,受害人自己要汇报情况,而他们也已经开展了高等级的监控追踪。于是,当一些受害人发现骗子对自己附近的一些建筑特别是银行机构、ATM机了如指掌时(其中一起案件甚至出现了骗子要求受害人按照自己规定的线路去指定地点吃早饭),往往就以为自己真的惹麻烦了。

  但其实,这只是最低级的骗术。骗子在打电话时,其本人或者帮手会在电脑上通过使用搜索、地图类软件查看受害人附近的地图,从而达到了装神秘的效果。

  2、背景音

  过去说起电信诈骗,大部分人都会付之一笑,接着调侃起骗子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努力用那不标准发音行骗的滑稽摸样。但现在,不少骗子都对这个套路进行了升级。

  在最近新发的案例中,不少受害者都表示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听到了电话那头的背景音。而这些背景音,和大部分人想象中的“110接警平台”非常相似。

  “基本都是一些和办理案件有关的话,比如要出动抓人,或者要指派人员出警,甚至还有人主动过来讨论和受害人有关的案情。”

  但实际上,这都是骗子事先录制好的背景音。办案民警说,有些是边打电话边放的,有些甚至直接通过软件插入通话声音中,连帮手都不用。

  3、木马软件

  在最近发生的5起百万元以上级电信诈骗中,之前单纯被用来进行网络犯罪的木马软件,也频繁出现。

  在其中一起案件中,受害小伙子被骗子忽悠后重新购买了一部新手机,并按对方要求下载了一款名为“法院电子凭证”的特殊软件。而另两起案件中,都出现了受害人在电脑上点开对方发送的链接并自动登入后,电脑立刻出现黑屏重启的情况。

  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办案人员分析,这类手段是骗子专门针对一些年轻受害人。

  而经过事后分析,这两起案件中诈骗团伙使用的,都是一种专门盗取手机银行动态验证码的木马软件。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以为把钱转到以自己名义新开的银行卡账户里比较安全,但骗子早已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钱转走。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