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劳动案例>>劳动案例
劳动案例

劳动案例

2022年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及社

时间:2024-12-13 20:31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望牛墩律师获悉

4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不少地区的社保基础发生了新的变化~

小测子查阅了大量资料,为大家整理了各地社保基数、社保费率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最新变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有用,请转发到您的收藏哦~

01

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公布

4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截至2022年4月1日)。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日,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深圳、重庆、四川等13个地区一等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 。

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590元,为全国最高。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方面,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重庆、四川等12个地区一级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元。

其中,北京每小时最低工资为25.3元,为全国最高。

编者提醒:

最低工资标准由政府企业为保障社会工作者获取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而制定。是指劳动者在合法管理的工作、学习时间期间提供正常生产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支付的金额。最低劳动报酬数额。

注意!最低基本工资管理标准不包括: 加班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教育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津贴;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职工社会福利和保障福利等

02

国家最新社保缴费标准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和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事实上,从2022年开始,不少省份也相继发文,明确将逐步过渡统一全国养老金缴费标准,部分单位社保费将上涨,员工工资也将发生变化!

一、逐步统一养老金缴费比例

2022年1月起,全国各地对参保单位和个人统一执行国家核定的缴费比例。调整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将统一:单位缴费比例为16%,个人缴费比例为8%。

养老金缴费数额=缴费基数

2022年1月起,广东、厦门、浙江、四川、江苏、山东等地调整雇主养老保险保费标准。单位缴费比例低于16%的城市东莞望牛墩律师,调整为16%。对于雇主来说,人均保费将调整为16%。付款金额增加。

举个简单的例子:

2021年底,浙江省出台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的规定,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单位工资标准按照职工个人工资总额确定,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为16%。城镇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调整为20%。

有职工的个体工商户,用人单位的养老保险费全部由职工本人缴纳;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8%,用人单位缴纳12%。

此次调整仅将单位缴费比例由原来的14%调整为16%,个人部分保持不变。在缴费基数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为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增加79.74元。

2.逐步统一养老金缴费基数

按照国家部署,参保个人工资基数上下限按照“全省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2022年起,全国各省将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下限过渡为“全省城镇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举个简单的例子:

2021年底,四川省出台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的规定,明确自2022年1月起,分别按全省城镇单位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和300%分别作为个人缴费基数。下限和上限。

调整后,四川省最低社保基数由3416元调整为3726元,增加310元!

03

会对业务产生什么影响?

随着最低工资和社保缴费比例的调整,企业将面临以下问题:

一、政策制度差异造成“薄弱环节”压力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低洼地区将感受到“平低洼”的压力。

2. 社会保障合规的必要性增加

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通知提到了很多大数据联动:比如2025年实现大数据与税务监控监管深度融合; 2025年,全面开展数据整合和数据共享。对于数据风险评估,请查看公司的数据。

社保基数与工资挂钩,现在社保费已全部转入税收征收。税务部门有工资数据和个人税务数据。如果他们也有社保数据,就很容易比较,就在什么时间点。

因此,合规从来不是方向问题望牛墩律师,而只是时间问题。

3、企业应如何应对?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此前重复参保、错峰参保、保险种类缺失等问题可能会浮出水面。企业需要提前梳理和规范内部社保关系管理。

企业要正确预判社保扩容和全覆盖趋势,结合企业实际用工情况,变被动侥幸为主动设计,拥抱趋势,提前谋划用工和社保合规管理,消化合规情况逐步降低费用,并促进保险覆盖率和社会保障合规性。

望牛墩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